文 | 露露
上个月1月27日是国际犹太人大屠杀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默哀会,纪念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党屠杀犹太人的暴行,当时几乎有三分之二的犹太人被歼灭。这是一道从个人、种族到国家的世纪伤痕,事发至今已过70年,幸存的人虽已风烛残年,惨烈的景象却每日每夜仍历历在目。
我对国内的中学生讲述这场大屠杀的历史,其中讲到安妮的日记 (The Diary of Anne Frank)。有一个犹太小女孩叫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在大屠杀期间,安妮全家因友人帮助,冒险藏匿在阿姆斯特丹一间厂房的屋顶,足足躲了两年。小安妮从14岁开始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她把从逃跑前的日子到被纳粹逮捕前夕的生活点滴记录起来。只可惜,安妮最后并没有逃离纳粹的魔掌,在她16岁生日前全家被逮捕,送进了集中营的毒气房。唯一幸存的亲戚意外发现安妮的日记散落在房间,将它一页页拾起,整理后对世界发表,当作纳粹暴行的证据。
然而,这本日记更令人深思的是安妮所描述的内心世界,当她写日记的时候,并不晓得自己命运即将如何。一方面她描述8个人挤在窄小的屋顶房,害怕邻居发现因而每时每刻需要轻声细语,踮脚走路,吃不饱喝不够,不得出门也不可望窗,一切依靠友人冒着被察觉的危险,有一餐没一餐的救济,安妮觉得这样暗无天日的苟活不知要多久,她感到无比沮丧。另一方面,让安妮更痛苦的是,在她幸存的同时,同学和亲朋好友们却一个个被抓去折磨致死,她感到非常愧疚。
我问学生,“如果你那时写日记,会有安妮的想法吗?”出乎我的意外,听完安妮的故事后,学生竟然回答,“我会想是自己幸运躲得了,其他同学躲不了,然后发奋图强,如果能活命,以后出来报复那些人!” 听了学生的话,我并没有纠正他,也没有反驳,只觉无比忧伤。同是15岁的孩子,安妮在水深火热中感到的是沮丧和愧疚,而我们的孩子直觉的想法是幸运逃脱和心存报复。
我没有资格教训孩子,或许在我们成人之间也赞同孩子的想法——幸运和报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导的是卧薪尝胆,是报仇雪恨,是控告他人的丑陋用以进阶自我,是被压抑强行忏悔自己的罪行,吞下这口气,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机。当我们低落潜伏时,正是酝酿怒气,反省手段不够凶狠的时机,唯一的抱负就是报复。当我们反败为胜时,对失落者的态度是瞧不起的心高气傲,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心理。心存报复,这是民族的观念,是历史的累赘,成了下一代的包袱,孩子坦率的回答直接将这沉重包袱甩到民族的脚前。
当世人低头为大屠杀默哀时,其中最重要的纪念意义是让世人明白人类内心的败坏能够酿成惨不忍睹的行为,记取的是人类的罪性,才能原谅敌人的恶行,希望世界各民族之间不会发生类似的惨剧。然而当我们的民族纪念历史的时候,总是谴责敌人的残暴,记取的是敌人表面的恶行,却无法思考人类的罪性,因此心里的怒气和报复心态永远无法磨灭。
纳粹大屠杀已经过去70年,世人每年为之集会默哀;我们的历史跌跌撞撞了好几千年,是否也该是反省民族的包袱,难道我们唯一的抱负是报复?
“无论如何,我依然相信人的好。我不能将希望建立在混乱,悲惨和死亡的基础上。”——安妮的日记
- END -
© Copyright
馨香原创作品 | 分享即是祝福 | 转载后台联系
| 诗篇 86 : 5 |
主啊,你本为良善,乐意饶恕人,
有丰盛的慈爱赐给凡求告你的人。
和我们一起分享阳光
文艺 | 思索 | 爱 | 真理 | 生命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若您有感动支持馨香社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打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香):你唯一的抱负是报复?
您好!请登录
已有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