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参加方舟志愿者培训,我迟到了,坐在“休息区”的沙发上远远地观摩。在“小家”里居住的一个病患儿童正好睡醒下楼,也坐到沙发上,在我旁边打开手机刷抖音。我把他的手机放到茶几上的手机架上,想让他看得舒服些,却发现他根本伸不直手臂去够到手机。原来,因恶性骨瘤,他的手臂里的两截骨头已经换成钢筋,太沉,提不起来。孩子很勇敢地配合手术、化疗,乐呵呵地回学校,父母也松一口气;但不出两个月,癌症转移到肺部,双肺都是,等待他的是又一场“殊死搏斗”。而这可能只是开始。
他的父亲坐在沙发对面,看起来也像个病人。因为当做父母的被告知他们的孩子得了致命的疾病,必然落入两种情况之一:要么是想,挽救孩子的所有努力都白忙一场;要么就是脸颊挨了一拳,以为没事了,孰知得再次强迫自己抬起头来,继续挨拳。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越发体会生活的不易。每个人都过得很不容易。有人忙着与病魔抗争,有人扛着工作的压力,有人努力不让生活的重担压垮……生活中到处是两难的境地,顾此失彼是成年人世界的常态。当我们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两难时,有一种力量,可以支撑我们继续走下去吗?有,阅读。
最近,我流泪读完《姐姐的守护者》(作者:朱迪·皮考特),这是少数几本能让我心里震颤到流泪的作品。书中细腻的心理描写道尽“两难“的陷阱,句句扎在我心。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心灵的震慑超乎我的想象。
安娜的出生有一个特殊的理由,是为了拯救她姐姐凯特而特别制造出的一个基因原料。凯特是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她两岁确诊,潜伏在她体内的这种病随时会苏醒、发出怒吼,当她需要白细胞或干细胞或骨髓,安娜就是这些东西的来源。
从第一管脐带血开始,十几年来,安娜不断被要求向凯特捐献白细胞、干细胞、骨髓……她自己从来没有质疑过这个角色,直到她十三岁那年。
凯特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与妹妹源源不断的供给之下,突破医生“只能活到五岁”的预言,但癌症还是在她十五岁时复发,这一次,比白血病对她更具威胁性的,是严重的肾衰竭,凯特的生命一点点流逝,绝望的母亲莎拉不允许自己放弃,也不允许凯特放弃。
几乎没有异议,大家都默认安娜会向姐姐捐献一枚肾脏,这是彻底解决凯特危机的最佳方案,莎拉从未想过安娜可能会拒绝,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家庭成员们都必须以同样义无反顾的姿态与她并肩战斗,而她只有一个目标:凯特必须活着。
然而,十三岁的安娜却做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这个决定撕裂了整个家庭。她向律师诉请解除父母对她的医疗决定权,这意味着父母将无法再以任何方式要求她为姐姐捐献身体的任何部分。这个家庭面临两难的道德困境,母亲莎拉则身处这个漩涡的中心。
莎拉在法庭上说:“我的人生宛如建筑物着火,我的一个孩子在里面,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另一个孩子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知道我在冒险吗?我当然知道。我明白那可能导致我同时失去两个孩子吗?是的,我明白。我知道要求她去做是不公平的吗?我绝对知道。可是我也知道那是我唯一可以同时保住她们两个的机会。那合法吗?合乎道德吗?那是疯狂的或愚蠢的还是残酷的主意?我不知道。可是我衷心相信那是对的。”
法庭听证时,莎拉回答律师坎贝尔的提问,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呈现,莎拉似乎慢慢能站在安娜的角度去审视安娜的生活。最后安娜终于同意走上证人席,她鼓起勇气告诉妈妈,其实凯特早已不想如此痛苦地活着了。
“只有这样她才不必再经历治疗的折磨。我想她真的受够了。”
安娜有她自己的两难,她爱她的姐姐,真心爱她,她们关系非常亲密。因为常常需要陪姐姐住院,安娜在学校里并没有很固定的好朋友,她最好的朋友就是安娜。她们是好姐妹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安娜说:“曾几何时,我以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拯救姐姐;但到最后,我做不到。”尽管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或许这使命与别人相关,但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别人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安娜极想作为冰球守门员,去参加外州的冰球夏令营,但姐姐的病情复发,需要她再次留下,放弃她的生活,捐肾还可能会影响她进行激烈体育运动,不能再当守门员。即便如此,当姐姐问她会不会捐肾时,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会!她难以想象没有姐姐的日子。当姐姐恳求她说:“不要捐!”时,她为心中掠过的一丝可以拥抱自己生活的想法感到内疚。作者把她两难的心理挣扎描写得淋漓尽致。
最后,法官狄沙罗了解了整个情况,也陷入两难:凯特生存的尊严与安娜的生命品质纠缠在一起,他的两难是能否将两者分开。
法官说:“我不确定我们之间任何人有资格来决定这两者哪一个比较重要——至少我是这么想的。我是个父亲,我女儿狄娜十二岁的时候,被一个酒醉开车的人撞死,那天晚上当我赶到医院,我愿意做任何事来换取她多活一天。费兹杰罗家处于那种状况已经十四年了——他们愿意做任何事让他们的女儿活久一点。我尊重他们的决定。我钦佩他们的勇气。事实上我羡慕他们有这个机会。可是,就像两位律师都指出的,这个案子不仅是关于安娜和一颗肾脏,它是关于这个决定该怎么做,以及我们该如何决定由谁来做决定。”
他清清喉咙:“答案是——没有正确的答案。所以身为家长,身为医生,身为法官,乃至整个社会,我们都在摸索中作能让我们晚上睡得着的决定——因为道德远比伦理重要,爱远比法律重要。”
小说的结尾,安娜最终赢得了官司,却意外遭遇车祸,医生宣布安娜脑死亡,她的肾脏被第一时间摘下送到楼上,移植到姐姐的身体里,安娜永远成为了姐姐的守护者……
这个结尾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既残忍又真实。我的心被书中一波又一波意外的情节揪得翻江倒海,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真不愧为21世纪第一本轰动世界的争议之作,畅销全球五十多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八连冠!
生活中处处是两难,每一个行为背后都藏有故事,有时候没有谁对谁错,没有正确答案,我们只是陷在漩涡中,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我们嵌入在自己的情绪感受中,无法站在这些情绪之外,用一部分的自我去思考。但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辨识出自己生活中的同类问题、现象和危险,拔丝抽茧,不断反思,并找到出路。
但愿我们都能在摸索中作出能让我们晚上睡得着的决定——记得书中法官说的:“道德远比伦理重要,爱远比法律重要!”
相关阅读:
有阅读相伴,临终也不足惧——《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更多文章请访问:http://aromaofjesus.com
© Copyright
馨香原创作品 | 分享即是祝福 | 转载后台联系
| 哥林多前书 13 : 13 |
如今常存的
有信,有望,有爱,
其中最大的就是爱。
和我们一起分享阳光
文艺 | 思索 | 爱 | 真理 | 生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香):生活处处是两难——读《姐姐的守护者》
您好!请登录
已有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