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蕊玉 又逢端午季,各式各样的粽子摆满了街头巷尾,公司节日福利里少不了粽子,亲朋好友走动时拎着粽子,楼下的物业给过往的行人分发粽子,微信群里亦是粽叶满飘香。线上线下共同营造温馨美好的佳节。我也挑几款不同口味的粽子带回家。拎着细绳捆的圆滚滚的粽叶饭团,感觉沉甸甸的。 父亲独爱吃母亲包的白米粽,我在市面上买的总不合老人家的心意。做为屈原的故人,我的祖上世世代代采集长江边的粽叶,包裹江汉平原的稻米做成粽子,用春夏之交的雨水洗净,在赛龙舟的热闹气氛中煮熟分吃。母亲就在这样的传承中练得一手包粽绝活。她包的粽子紧凑有棱角,外表精致,吃起来也颇有嚼劲。邻里亲戚都夸赞母亲的好手艺,每逢端午,他们会把自家米泡软,连同粽叶果干一起拿给母亲,央求母亲帮忙包棕。母亲就熟练地卷着粽叶,塞进白米果干,压实裹好,按着各家报的数目分类摆放。她肌肤白皙,坐在一堆浸着粽叶的澡盆间,远望去象荷塘中昂然挺立的荷花。到了吃饭的点,煮熟的粽子、咸蛋等节庆食物端上饭桌,父亲会拿着盛着白砂糖的大碗,心满意足地剥开长长的粽叶。白玉般的米团冒着热气滚到碗里,象母亲在粽叶间晃荡的丰腴巧手。 父亲痴迷白米棕的清香,而我对粽子的喜爱,是多年后遇见杨姐时才更加深厚…… 小女儿臻臻喜爱吃福建的肉粽。同样是粽叶包裹,但里面有厚而不腻的同安封肉、鹌鹑蛋、板栗、海蛎干、虾仁、香菇等,林林总总,很丰富。臻臻的福建口味是被杨姐培养起来的。杨姐也是湖北人,曾随公干的丈夫在厦门居住。那段时间,我和臻臻吃了很多她包的粽子。 杨姐包粽子是为了还债。她初来厦门时,体检发现体内有个很明显的肿瘤。学医出身的她当然明白大事不妙,不由得郁郁寡欢。她的异样被接待她的教会姊妹察觉,大家安慰她,殷切地为她祷告。一个月后,杨姐再去医院复查,却怎么都查不到肿瘤的影子。杨姐匪夷所思,只得相信真的有一位上帝,垂听祷告并彻底医治了她。 此后每逢端午,她会拉着丈夫做很多粽子,送给为她祷告的姊妹,和我这样迷茫求索的人。杨姐夫妇走南闯北,知道各种粽子的做法。他们根据大家不同的喜好,做出很多不同的粽子。两个半百的老人常彻夜包粽煮粽,累得趴下时,就强行给自己挂上吊瓶,继续抢时间做工。做完了又拔下吊瓶,拎着煮熟粽子逐家去送。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她便泪眼汪汪,说要还姐妹们为她“祷告的债”,还上帝的“恩典之债”,再苦再累她心甘情愿。 我最怀念的还是贵州粽子,已经有很多年没再品尝了。贵州的粽子花样奇特,有的大如缸,有的小如锥。我刚结婚时吃的是长条型的,用当地的糯米混着各式少数民族的杂粮小米,长叶捆绑而成,像根粗木棍,需要切片炸着吃。十几年前,从贵州婆家带回的一根粽子,放在冰箱里,我和孩子他爸吃了大半年。那甜脆的滋味已在时间的长河中冷却,只有我那分离多年的大女儿,每日都咀嚼着与众不同的黔味,与远在厦门的母亲和双胞胎妹妹遥遥相望。 贵州曾经的绚烂常在我心头绽放萦绕,如千奇百怪的黔粽,散发着难以言表的复杂滋味。破碎的婚姻和皱巴的现实令我望而却步,将亲情冻成铬着心痛的钢冰,拿不起又放着寒。杨姐知晓了我的状况,领我去教会。在弟兄姊妹的温情陪伴下,通过学习圣经,了解神的应许,我的心渐渐回暖康健。再加上一些主内课程的学习操练,我的信心增长,不再畏惧彷偟,与贵州亲友的关系开始复苏,与大女儿的沟通慢慢多了起来。端午过后,我也将背起行囊,带着小女儿,去贵州与大女儿相会,再品黔粽,共诉衷情。 端午时节情粽长,许多传承,诸多情愫,在各种滋味中包裹缠绕,用希冀的线牵引着,沾着爱的怀念,沉甸甸的,在这美丽的佳节里,使我心里升起满足的喜悦。 - END -
© Copyright
馨香原创作品 | 分享即是祝福 | 转载后台联系
| 诗篇 136 : 25 |
祂赐粮食给凡有血气的,
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和我们一起分享阳光
文艺 | 思索 | 爱 | 真理 | 生命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若您有感动支持馨香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打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香):粽香时节
您好!请登录
已有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