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双一 “既然上帝是爱,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痛苦?” 对这个问题,鲁益师给出了他的回答:“上帝在我们的欢乐里轻声细语,在我们的良知里扬声述说,却在我们的痛苦里大声呼喊——痛苦是上帝用来唤醒这个耳聋世界的麦克风。” 这句对痛苦意义的诠释,被鲁益师后世的神学家和基督徒广为引用。 鲁益师(C.S. Lewis)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经典童话《纳尼亚传奇》系列风靡欧美,带领无数青少年进入神奇世界。他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性巨人之一,他对基督信仰的反思著作如《返璞归真》、《地狱来鸿》、《痛苦的奥秘》等,是渴求真理并热爱思考之人的必读之作。 鲁益师的小名是杰克,在《影子大地》中,他的朋友和家人都这样称呼他。他在牛津大学任英国文学教授时就已经声名远播,常被邀请到各地演讲。他关于痛苦意义的演说总能抓住台下听众的心。他说:“我们就像石头,工匠把我们凿成人的样子,刻刀的敲击,让我们那么痛苦,却使我们完美。” 他的演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台下的观众目不转睛,心悦诚服。 站在痛苦之外,用思辨的理性对痛苦的意义做出分析,鲁益师的回答无疑给人深刻的启迪。但是,一场意外的恋爱,使他亲尝爱情的甜蜜与失去的痛苦。《影子大地》用舒缓的情节和细腻的表演,展示了鲁益师从头脑的理念到生命的体验,进一步认识爱与痛苦的奥秘的过程。 鲁益师的读者兼笔友美国女诗人乔伊,从大西洋另外一边专程来牛津拜访他。他们初次见面,他就发现乔伊敏锐犀利,似乎对他了如指掌。他们很快就成为可以进行思想交锋的朋友。乔伊的诗《马德里的雪》打动了鲁益师,但她坦白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西班牙,更别说马德里。 没有亲身体验,却写出如此动人的诗歌?对这个问题,鲁益师说:“个人经验不是一切”。乔伊则恰恰相反,认为个人经验就是一切。他们关于经验的争论延伸到阅读——从书中获得的经验是否足够? 鲁益师问:“这么说,难道读书是浪费时间?” 乔伊答:“不是浪费时间,但读书很安全,不是吗?书不会伤害你。” “可有谁想要伤害呢?” “伤害会使我们有所学习。” 鲁益师反驳:“但伤害本身并不会让一件事更真,更重要。” 这次辩论,鲁益师似乎站了上风。此时的他认为,通过阅读和思考就可获得对事物真相足够的了解,亲身体验并不重要。他曾向乔伊坦白:他是个不爱出门看风景的宅男。因此,乔伊嘲弄他:“难道你总闭着眼睛走路?” 头脑的理念需要生命的体验才成为真实,影片对这一点在不同地方都有暗示。譬如,通过阅读,乔伊在见鲁益师之前就已对他了如指掌,可是真正的认识,却是在与他面对面的交谈与机智的争辩中深入。对于“爱”这个概念,鲁益师起初对学生说:爱的最大本质是“想得却得不到”。直到他后来亲自恋爱,才对爱有了具体的认识。 鲁益师房间墙上挂着一幅风景油画,他年幼时,这幅画曾挂在婴儿室的墙上,但以前他并不知道那是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后来才知道是英国赫里福德郡(Herefordshire)的黄金谷。那幅画美得像“天堂的一瞥”,可鲁益师从来没有去过那里。黄金谷的美,仅存在于他的头脑中,是个抽象的概念,对不爱旅行的鲁益师来说,没有真正的体验。 善于思辨又德高望重的鲁益师,与人辩论常是赢家。可是,乔伊却责怪他总是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所有的人都比不过他,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内,他从来没有自我怀疑、担心、痛苦、恐惧这些东西。 乔伊的责问使鲁益师反思,第一次开始自我怀疑。他想起自己写的故事:我们都活在影子之地,阳光总是照在别处,在路的拐弯,山的另一边。
与乔伊相识,鲁益师才遇到真正的对手。在《卿卿如晤》一书中,他说:“伊的心思灵敏、矫健,像头豹,激情也罢,温柔也罢,或者痛苦,一概无法叫它稍稍懈怠。你的话中一有虚矫或和稀泥的味道,它马上嗅出,随即凌空一跃,在你还来不及分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时,它已把你扑倒在地。我的泡沫般的讲论被她一语戳破的,不知有多少。” 因为欣赏,他与乔伊迅速成为好友。虽然,为了让乔伊留在英国,他们办理了结婚手续,但仅仅是法律上的结婚,并无婚姻之实,他们不住在一起,仍然只是兴趣相投的好友而已。而当乔伊被诊断出罹患癌症,他将失去她时,他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她。在病床前,鲁益师正式向乔伊求婚,他们终于在上帝面前立誓结合。 爱,对鲁益师,以前是头脑中的理念,现在成为亲身的体验。鲁益师现在体会到:爱是“二人成为一体”,是把真实的自己——好的坏的——全部交给对方后,依然彼此爱慕。他第一次体会到完全付出与完全接纳的幸福。 因为与乔伊的结合,鲁益师与她蜜月旅行,去寻找油画中真正的黄金谷。在那里,他们饱览田园牧歌般的自然风光。沉浸在爱情的满足中,他说:“我不再向往任何地方,不再期待新的事情,不再寻找下一个拐角,下一座山。这里,现在,已经足够。” 而痛苦已埋伏在不远的前方。 乔伊从来没有回避过痛苦,谈到自己将要离世,她说:“将来的痛苦,是现在幸福的一部分。”是的,幸福从来就没有和痛苦分开过,因为有痛苦,才有更深的幸福。鲁益师在讲台上讲了那么多痛苦的意义,但与乔伊的相识相爱,以及乔伊的生病离世,使他理性分析的痛苦长出了生命的血肉。 目睹病痛对妻子的折磨,而上帝看似冷漠,无动于衷时,他质问:“当你所爱的人受苦时,你恨不得替她受苦,连我都会有这种感受,可上帝呢?” 妻子死后,他悲痛万分。在《卿卿如晤》中,鲁益师写到:“当你迫切需要上帝时,当所有其它的救援全都落空时,你发现什么呢?一扇当着你的面砰然关闭的门,从里头还传出上门栓——双重门栓——的声音。” 他以前给别人宣讲痛苦的意义,而此刻,他却感觉痛苦仅仅是痛苦,没有原因、目的和意义。他的同事用符合神学的老生常谈安慰他:“上帝知道这一切为什么发生。”他愤怒地回击:“上帝知道,但上帝不关心!当然,我们的视野很小,不是造物主,只是受造物,但我们其实是宇宙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而上帝是一个宇宙虐待狂!” 影片没有过多地描写鲁益师在痛苦中对上帝的愤怒、质疑、和挣扎过程,但在《卿卿如晤》中,他诚实地检视自己对上帝的信心。原来,“信心”若没有经历痛苦的试炼,也仅仅是头脑中的概念,是“纸叠的城堡”。痛苦的经验,使他难过,愤怒,然后把他从拘泥字句的思考和纯粹概念化的信仰中撼醒,使他不得不承认:“上帝一直都知道我的圣殿是纸叠的房子,唯一能让我察觉这事实的方法是将它砸碎。” 当痛苦的酷刑把他头脑中“梦”一样的信心击碎,在经过震撼、抑郁、咆哮之后,他笨拙地把碎片重新拼凑起来。他体会到,他必须拥抱包括痛苦在内的事物真相,穿越由思想、激情或想象构筑出来的幻象。对于为什么世上有他难以承受的痛苦,他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意识到神并非拒绝回答,而是把问题挥开,仿佛摇着头对他说:“安心吧,孩子;你不懂得的事多着呢。” 经历痛苦,鲁益师的心变得柔软谦卑。乔伊的儿子道格拉斯,失去母亲后,难过地对鲁益师说自己不相信有天堂。鲁益师没有大道理,没有雄辩,只轻轻地说:没关系。道格拉斯说他非常想再见到妈妈,鲁益师说:“我也想”。然后,他抱住道格拉斯失声痛哭。 这一幕,既感伤,又动人。 只有忠实地经历痛苦与悲伤,才能更加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信心。 经过痛苦的洗礼,鲁益师跟他的学生再谈起阅读,谈起爱,不再把持原来的观点,认为可以从书上获得足够的经验,那样不会受伤,也没人愿意受伤。 他自问:“如果失去是那么痛苦,为什么还要去爱?” 其实,他同样也在问:如果生命的体验会带来疼痛,要不要走出头脑的理念,砸碎纸叠的城堡? 对这个问题,影片中鲁益师用旁白说:“我不再拥有答案,只有我一生的生活。生活给了我两次选择的机会,一次作为孩子,一次作为男人。孩子选择了安全,而男人选择了痛苦。” 也就是说,鲁益师用他亲身的生命体验,给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影片的结尾极富诗意——鲁益师与道格拉斯走在绿色的原野,广阔的大地上,云彩的阴影飘拂而过,仿佛在告诉我们:云彩是天空的一部分;影子是大地的一部分;而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 - END -
© Copyright
馨香原创作品 | 分享即是祝福 | 转载后台联系
| 约伯记 23 : 10 |
然而他知道我所行的路。
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
和我们一起分享阳光
文艺 | 思索 | 爱 | 真理 | 生命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若您有感动支持馨香社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打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香):从头脑的理念到生命的体验——观《影子大地》有感
很喜欢你这篇文章——《观【影子大地】有感》,想转载在我个人微信公众号——以诺与神同行。终于找到你的公号,但发现你已经被外星人抓走了。请问,我明天可以copy在我的公众号吗?当然会在阅读原文贴上本站地址。原因之一是今天我刚刚向弟兄姐妹推荐了这部电影。同时要发现您的这篇影评。
2022年01月03日上午5:07
对不起,因为没有收到提醒,现在才看到。已经晚了,但馨香所有文章,你可以转,只要注明出处即可。
谢谢!双一
2022年02月19日上午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