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豌豆的湾
导 言
无论是普遍启示的道,还是直接启示的圣经,最终目的都是指向耶稣基督这生命之道,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罗马书10:4)。所以,不要用小写的、复数的普遍启示的道,来抵挡大写的、单数的生命之道。
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多次提及“道”这个词,什么是道呢?道是一切的本源,是绝对的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人所能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对道的认识,只能是领受其道。
道的传递过程是我们接受启示的过程,宇宙的终极真理(道,上帝)用两种启示方式向人类启示自己:普通启示和特殊启示。普通启示是通过大自然和人的内心了解上帝的普遍启示之道;特殊启示是上帝直接启示给我们“他自己是谁”的生命之道。
人有上帝的形象样式(创1;26),只有人可以领受上帝的道。道的维度是无限的,人领受完,再表达的过程,是道的降维过程,因此才有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之说,即道的传达降维过程必然会失真,必然有信息缺损。在《圣经》里有God与gods之分,大写的God是上帝,道就是上帝(约1:1),小写的gods是假神或偶像。在汉字里没有单复数的说法,所以很容易对道字产生误解。例如《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里,道一定是单数,但例如治国之道、茶道、科学之道等非常多的道,就是复数。我们需要了解复数的道(即普遍启示的道)与单数的道(即大写的唯一真理,亦即生命之道)的关系。
一、道的客观性,与人认识道的过程
韩愈的《师说》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先要传递道,把道启示给学生,学生再学理论知识并加以实践。所以领受启示在前,理论实践在后;或者说信心在前,知行在后。“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在希腊语中信和道经常是一致的。道进入人的内心就可以转换为信心,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需要信心,就算一点都不会做的时候,你想去做的动力,就是这个道在内心所起的作用,然后通过知行合一,对所做事情的道,进一步领受,理解和消化,变成自己的信心,“因为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是出于上帝”(约7:17)。对于《圣经》特殊启示给我们的道而言是如此,对于普遍启示而言同样如此,总是信心在前,知行合一在后,“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但是为什么直到1917年才发表广义相对论呢?爱因斯坦说,如果我不发现广义相对论,那么需要很多年以后别人才能发现。其实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伦斯变换已经被发现,而洛伦斯却没有发现狭义相对论,这是因为爱因斯坦对相对论之道的敏感性更高,所以才能在洛伦斯变换基础之上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之所以发表较晚,是因为爱因斯坦虽然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之道,但是其数学上的逻辑关系还不能马上解决,因此才会比较晚。这说明科学之道是客观的,我们只能发现,不能发明。同时,人在领受科学之道时,需要大量思辨,在领受完成后,无论是其思想的逻辑化还是数学的证明化,还是科学之道的再技术化,都是人在领受科学之道后,再把这道降维的过程。
二、普遍启示之道
我们所讨论的普遍启示之道,主要分为两条:自然律(科学之道)和道德律(良心律)。康德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来越充溢我们的心灵,那就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早在康德之前1700年的圣经中记载:“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20)“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想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马书2:14-15)这些说明上帝把自然律放在我们眼见之处,而道德律放在我们内心深处。这两个律是每个人都能感知的,就是上帝借着大自然和人的内心给我们的普遍启示之道。
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博士是早期人类基因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内的美国卫生部长。他说:“上帝给人类两本书,一本是大自然(普遍启示),一本是圣经(特殊启示)”。
我们可以用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来描述普遍启示的道(自然律)和特殊启示的生命之道与我们的关系:
“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往后看,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山壁,在他们背后远方较高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他们谈论着火光产生的影子。这些人终其一生,眼前所看到的都只是倒影而已,然而他们却深深相信这些都是真实的人生事物。囚徒们之间有过某种选举,也有人在其中赢得过尊荣;而那些敏于辨别、而且最能记住过往影象的次序、因而最能预测后面影象的人,甚至还得到过奖励。
后来有一个真理的智者帮一位囚徒解除禁锢,矫正迷误,并让这囚犯看见影子产生的原因,最后还带领着囚犯离开了地穴。可是囚犯一开始难以适应外世界(太亮),大概需要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当他真正看见其发光的原因太阳(比喻真理)的时候,再看看地面上的一草一木以及影子,他回想自己当初的穴居、那个时候的智力水平,以及禁锢中的伙伴们,他会庆幸自己的这一变迁,而替伙伴们感到遗憾。
如果他要立刻回到地穴中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必须离开阳光再走进地穴,他的眼睛就会在黑暗当中变得什么也看不见(需要时间适应)。如果有人趁这时就要他和那些地穴中的人们较量一下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实,他会遭到笑话的;囚犯们会说他到上面去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会说往上去的念头都是不值得的!他们甚至会想把杀掉!”
洞穴之喻中的火就是普遍启示之道,太阳就是生命之道。火的能量源自太阳,普遍启示之道源于生命(上帝)之道。两种道的区别是,普遍启示之道没有永恒不变性和唯一性,而生命之道是永恒不变、唯一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的探究,就是对普遍启示之道逐渐了解的过程,这就是科学发展之路。评价科学理论高低的标准是自洽、他洽、续洽。自洽指科学理论内部符合逻辑;他洽指科学理论可以推广到外界事物上,可以预测,可以实践;续洽是指任何的科学理论都受一定的时空条件限制,伴随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到某个时期一定会发现这些科学的前提条件(公理、公设、定律)所不适用的时空情况,因而需要新的理论来补充和完善。所以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完美的,迟早会发现其漏洞,没有一条科学理论是永洽的,永远成立的,唯有之生命之道才是永洽的,才是永不改变的。
了解清楚科学的前提条件,适用的时空条件和范围,比发现科学的前提条件的难度要大得多,但科学家常常忽视这一点。只有站在上帝永不变的永恒性里,才能清楚的看到这点。
由于人们并不了解上帝普遍启示之道的心意,所以常常陷入自以为义的陷阱。早在3000年前,上帝借着摩西赐下律法给以色列人,最主要的目的是顺服上帝,而不是拘守律法。但以色列人却尽其所能细化律法,并以每天严格遵守而骄傲,人心与人心之间反而越来越冷漠刚硬,变成了彻底的律法主义。“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马书3:20)
律法最主要目的是让人知罪,依靠上帝战胜罪。但那时的以色列人凭着从上帝那里领受的律法和恩典越发骄傲,直到最后钉死救赎主耶稣。就像在洞穴里的人们被罪捆绑,自己全然不知,没有人感觉自己需要拯救,一直都在讨论谁能更好地预测影子的变化,争得荣耀,不相信甚至也不向往真正有太阳的地方。
现在的世代也是一样。伴随科学的突飞猛进,人们一面不断在上帝面前领受普遍启示的道所带来的各种恩典,有了电力、网络、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等,一面用所领受的恩典和普遍启示的道否定上帝,建造抵挡上帝的科学巴别塔。“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马书1:21)
我们就如那洞穴里的囚徒,罪捆绑我们,使我们的生命慢慢枯干,内心逐渐刚硬,灵魂污秽不堪。这普遍启示的道(洞穴里面的火)不能释放我们,不能让我们得到真自由,不能改变我们生命,不能让我们的灵魂苏醒,也不能修复上帝造我们之初的美好形象,那份美好终将消耗殆尽。
普遍启示之道中的道德律方面,无论是王明阳的心学,道家的养性,还是佛家的修禅,都企图通过认识我们内心的道德律而想做到暂时不犯罪的地步,最多做到不增加罪,不增加我们这些囚徒身上罪的捆绑,但是罪的捆绑仍然在,罪本质问题并不能解决。
三、如何领受特殊启示之道
无论是普遍启示之道,还是特殊启示之道,领受的前提都是谦卑自己。古希腊三杰之首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何等的智慧!因为“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
如果我们不知道知识的源头是什么,不知道知识是怎么从无到有的,我们就不知道知识是什么。任何道的源头,追本溯源都可以回归到上帝。“特殊启示”是上帝直接启示我们祂是谁,“普遍启示”是通过被造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规律来启示上帝的存在。因此,普遍启示也是建立在基督耶稣这块磐石上的。圣经说:“诸世界就是曾借着基督耶稣所创造的。”(希1:2)有这样的认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诚如圣经所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诗111:10)。
人在领受普遍启示之道时,往往可能比较谦卑,但在听到特殊启示的生命之道时,就弃之以鼻。人内心的罪堵塞了对真理的接受,实是可怜。
上帝赐下普遍启示之道,是让我们透过这道看到上帝的荣耀,看到上帝的伟大,我们的渺小,使我们谦卑,认识到自己的罪与可悲的光景,叫我们知道无能力遵行律法,叫我们承认我们的本性、心思和行为已被罪污染,从而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基督的完全顺服,看到自己需要基督的生命之道。
可见,无论是普遍启示的道,还是直接启示的圣经,最终目的都是指向耶稣基督这生命之道,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罗马书10:4)。所以,不要用小写的、复数的普遍启示的道,来抵挡大写的、单数的生命之道。
- END -
© Copyright
馨香原创作品 | 分享即是祝福 | 转载后台联系
| 箴言 9: 10 | 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和我们一起分享阳光 文艺 | 思索 | 爱 | 真理 | 生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苹果手机用户,若您有感动赞赏本文,请扫描以上二维码,
并请加注文章名和作者名,便于我们统计。谢谢!
(安卓手机用户请按下面赞赏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香):普遍启示的道与生命之道
您好!请登录
已有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