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无烦
导 言
我们只有用福音去审视世界的文化,我们的信仰根基才会更稳固;我们只有走进世界的文化,并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可能转化、更新世界的文化。
我买了一个儿子喜欢的无线鼠标,放在圣诞帽里,打算圣诞节那天给他当礼物。想不到提早被他发现了,我便顺势说:“今年圣诞老人提早给你送礼物啦。” 他打开,高兴地说:“哪里有什么圣诞老人啦,谢谢圣诞老妈!我很喜欢。” 我望着这个和我一般高的大男孩,心想: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相信圣诞老人的呢?好像才几年前,这个小人还真的相信并盼望圣诞老人给他礼物呢。记得有一年,他想要一套愤怒小鸟的玩具,我们带他去买,却没有买到。坐在公交车上他很失望地看着路上的行人,没好气地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开心地在走路?” 他爸爸逗他,说:“哦,他们都是去买愤怒小鸟的。” 他笑出来,“骗人的,不过我想,如果我乖,圣诞老人会送给我的。” 那年圣诞节他真的收到了愤怒小鸟的玩具,也真的认为就是圣诞老人送的,因为我们买不到。我不曾给他灌输过圣诞老人的概念,也没有讲过圣诞老人的故事,他从小跟我去教会,也在圣诞节的时候参与表演圣剧,怎么会这么根深蒂固地相信圣诞老人呢?这显然是世俗文化的力量!看这铺天盖地的广告:购物,狂欢,旅游,送礼物,收礼物。整个社区都被装点成圣诞色,晚上张灯结彩,到处都有 “圣诞老人” 的身影:学校里,商场里,街头。难怪孩子们都知道圣诞节到了,该收礼物了,该放假了,该开派对了!教都不用教。
生活当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最熟悉的事情往往是最不了解的事情。我们经常讲 “文化”,文化是什么?其实并不清楚。我们称社会上盛行的潮流为文化,并将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所有生活模式和意义都归类于文化。文化不只是文学、艺术、宗教,也包含学术、教育、舆论与媒体等诸多领域。我们生活在文化中,不知不觉地呼吸着文化,就像孩子不假思索地接受圣诞文化一样。
前不久,我稍有空档,决定看一部热播多年的美剧《波士顿法律》。在这部法律剧里,你会看到美国的刑辩怎么利用 “合理的怀疑” 和 “冲动犯罪” 为嫌疑人开脱罪名,还会看到一些挑战已有秩序的案件,比如,让一个同性恋扮演圣诞节商场里的圣诞老人是否合适;比如让一个黑人女孩扮演美国传统故事里本应该是白人女孩的歌剧角色;比如医生将一个未经政府允许的药物给患者使用的对与错……和许多法律人一样,我被案件情节吸引,被剧中不断涉及的尖锐的社会道德问题吸引。
这些比起大部分基督教影片真的更有吸引力。尤其是在人物的刻画上,不像一般基督教影片中的人物,他们似乎那么属灵,那么决心要认识神,使我们紧张,坐立不安,我们宁可看到那个不完美的,只是舒舒服服做回自己的人。《波士顿法律》就塑造了这么一个人格充满张力的人物。这个人就是Alan Shore,他魅力的一半应该来自他在法庭上精彩的结案陈词。魅力的另一半是他坦诚却又有点矛盾的人格。他忠诚,他的那个固执又自大的忘年交至友DennyCrane用彩弹攻击了一个流浪汉Kirk,他瞒着Denny支付给了一个流浪汉Kirk 7万5千美元来和解;他正义,他起诉自己的国家虐待战俘;他尊重生命,他为了拯救一个可能没有犯罪的弱智死囚Zeke而绞尽脑汁来联系州长,努力到最后一分钟。不过Alan Shore又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为了获胜,或者帮助无辜的被告,他不择手段,让人得到了黑暗公正般的快感;他很不羁,爱情大都不长久,很多只是建立在性的吸引之上,但他又深爱那个逝去的前妻,在午夜的阳台与Denny一起时深沉的缅怀……
《波士顿法律》无疑在宣扬一种文化,一种没有明天,只有今朝,金钱至上,性爱无边,个人奋斗,尔虞我诈的文化。这部剧拍了五季,如果每天追一集,我们就不断在吸收里面的文化,不亚于呼吸空气,我们甚至被洗脑。文化逐渐扩张其力量,并且已经扩张到权力行列,甚至到了能发挥政治或经济权力之最高地位。文化足以更新改变一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文化不断产生罪和死亡,难道这是神所要的光景吗?
我们基督徒能影响文化吗?还是应该与世界文化划清界限,老死不相往来?就像最近有基督徒发文倡导 “敬畏神的基督徒不过圣诞节” 一样?
福音传入中国,若从景教算起有近一千四百年历史,从利玛窦算起,有四百多年历史,从马礼逊算起,也有两百余年历史。可是,我们在中国文化里却鲜有看到福音的信息,民国时期建立医院、学校、孤儿院等,也不见踪影,我们至今没有被福音浸染的伟大文化产品,遑论其它方面的成就。相反地,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很多世界的文化信息,电影、杂志、报纸、微博、微信等,很多信息会潜移默化地扰乱我们的价值观,阻碍我们的灵命成长。我们如何可能划清界限,不受影响?!
我们只有用福音去审视世界的文化,我们的信仰根基才会更稳固;我们只有走进世界的文化,并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可能转化、更新世界的文化。耶稣说:“你们去吧!我差你们出去,如同羊羔进入狼群。”(路加福音10:3)
说到 “狼群”,我禁不住想起中国近年来最流行的 “狼文化”。偶然读得一篇华为故事,是一位理工女硕士离职感言。其中将华为的狼性文化描写地颇为形象:“忍,狠,滚”。初入狼群,根基不稳,只能忍着。然后有两种选择,要么把自己训成更凶残的狼,这不光是对手下狠,对合作链的各个环节狠,更要对自己狠;要么滚蛋。三观不同,忍自难耐。那就滚吧。每天的日子快得只能以眼睛的一开一合来记。敏锐的嗅觉,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不屈不挠的群体奋斗,企业的利益与目标必须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每个员工全身心交给公司,完美实现所有醒着的时间都交给公司。
任何一件超越平凡的事情背后,都是超乎寻常的付出。乔布斯的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不仅自虐也虐人。富士康无比精准高效的产线,生产着奢侈电子产品的同时,也扼杀着工业时代一个个年轻孩子生命的光芒。而华为,在民族之豪的路上,又践踏着多少普通人的尊严和梦想!然而,面对如此流行又有 “果效” 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效仿,基督徒该怎么办?辞职吗?闭嘴吗?退缩吗?逃避吗?
我们是要把各个领域的话语权都拱手让给世界吗?那么我们将不仅失去在各行各业为主作见证的机会,还可能会任凭世界文化走向更败坏的地步,使传福音的环境变得更困难。 我们以为自己默默无闻,不惹事生非,循规蹈矩,不被人注意就好了,但其实世人都在看我们。我们要在世上把光和盐的功效和价值,在生活中活出来,“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哥林多前书4:9)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多元化的世界,真理被各种流行文化淹没,基督被各种心灵鸡汤式的文化淡化,永生被各种碎片式的快餐文化曲解。我们只有活出基督的生命,才能让世人看见基督是跨越文化的救赎主。我们只有将基督教的好东西带进世界的文化里,才能为世界的文化带来更新和转化。
在这点上,我非常钦佩日本知名作家三浦绫子。她的第一本小说『冰点』,当时红遍半边天,轰动全日本。这本小说,可不是红在基督教圈子裡,而是红在一般社会。书里,也没什么开口闭口福音啦、基督教术语啦,但是,整本书却充满浓浓的『人皆有罪』、『人的罪性是何等大与可悲』、『饶恕与赦免是何等重要』的强烈的基督教观念。日本并非基督教国家,文化也和基督教没多大关连,可是三浦绫子却依然可以创作出非常优异的充满基督教观念而且被一般社会接受的小说,这和她立志活出基督的生命息息相关。其实,《冰点》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极美的见证。当时,刚刚战胜肺结核病魔的三浦绫子为了生计,和先生一同经营一间杂货店。就在生意日趋转好的时候,对面街上新开了一家类似的杂货店,但生意远不如三浦家的兴隆,那家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开销不小,日子艰难。于是三浦绫子夫妇决定帮助他们。他们故意让自己店里缺少一些货品,当客人们找不到那些货品,他们就推荐客人去对面买。在世人看来,这简直是荒唐的经营方式,但三浦绫子不计较个人损失,坚持遵行神的话语而行善。奇妙的是,对面的店果然生意开始好转,三浦绫子的空闲时间也变多了,因此她开始写作。当时朝日新闻社正好举办奖金一千万元的小说征选活动,绫子投稿的小说入选了,那部小说就是著名的《冰点》!
所以,我们当然要过圣诞节。“今年圣诞节我们要去外公外婆家过哦!” 我对儿子说:“因为你阿姨一家要去派福音单张,我们要去陪外公外婆。” “好啊,好啊,那我也要跟他们去派单张。” 儿子很认真地回答。“这么冷的天,你知道什么是派单张吗?” “知道,知道,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圣诞节的真正意义!” 哦,所幸,他没有被圣诞老人的文化拐走……
- END -
© Copyright
馨香原创作品 | 分享即是祝福 | 转载后台联系
| 约翰福音 17: 15 |
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
和我们一起分享阳光
文艺 | 思索 | 爱 | 真理 | 生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苹果手机用户,若您有感动赞赏本文,请扫描以上二维码,
并请加注文章名和作者名,便于我们统计。谢谢!
(安卓手机用户请按下面赞赏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香):圣诞 | 莫让文化拐走了你
您好!请登录
已有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