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绿叶子
带2岁大的孩子像带一只顽皮的小犬,一大清早她就爬到床上不停和你说话,摸摸你的脸,拉拉你的头发,像小犬儿舔主人的模样,让你在甜蜜中醒来。
接下来,你和她形影不离,一起吃饭、玩耍、学习、说话、洗澡,再一起睡觉。一整天下来,这小天使绝不会让你有片刻休息的余地,你若不及时让她释放养了一晚上的精力,她便如小犬儿一下子咬坏鞋,一会儿又抓破沙发那般捣蛋顽皮。小天使虽然不会咬坏鞋,可她会一不留神把蜂蜜从罐子里全倒出来,一会儿又把整盒面纸抽光一地。而当你全神贯注和她好好学习时,她的专注力却只有三分钟热度。你需要跟着她四处游走,随着她两只小手摸索到的每样东西教她或哄她,跟着她眼睛留意到的每件事情及时做机会教育。若你不想拿电视和手机当奶妈,就必须具备一整天的耐心和创意陪伴她每时每刻的好奇和出其不意,跟着她一来一往的蹦跳和捉摸不定。
不知不觉地,孩子在每天的细节和琐碎中被你的一举一动渲染成型,被你对待她的态度塑造成人。她笑的表情,走路的样子,擤鼻涕的方式,与人对话的模式都闪着你的影子。她的脾气烙印着你的脾气,她的态度反应了你的态度,她的思考方式呈现了你的思考方式。
孩子不仅对世界充满新鲜感,同时也对身边的大人充满好奇。在摸索外在事物的同时,她也在摸索大人的个性和对她的态度。对于事物,她直接伸手去摸、张嘴去咬,可是对于身边的人,她用另一种方式试探。
她在街上开心地活蹦乱跳,忽然停在一滩污水前,这时她回头悄悄看你,等你严肃地说,“那是脏水,不要去踩!”偏偏等你一说完,她使尽全身力量狠狠踏下去!新穿上的鞋袜搞湿了不说,还把水溅到了路过的陌生人身上。她在车子里胡乱摸出了你的眼镜盒,瞬间掏出眼镜玩耍,你央求她,“别玩,一会儿折断了。”才说完,啪一下镜架断了。你越想她不要把衣服丢地上,她不仅故意将它甩到地上,还使劲往上踩。你越想她不要在下坡的路上走,她却卖命似地使劲跑!你越要她别这么做,她偏要逆向行驶。你越是摆出一脸严肃或生气的表情,她似乎越得意。
难道是孩子觉得刻意去做悖逆你的话很好玩,很刺激吗?难道她觉得弄湿鞋子很好受吗?往下坡道奔跑不慎跌倒了很舒服吗?不,在每一次的刻意中,她都关注着你的表情,试探在违背你心意、不听话不顺服的时候,你将拿她如何。当你拿她无能为力时,她总看着你的眼睛,视察你将要如何对待她;当你实在拗不过她,内心已经波涛汹涌时,她眼巴巴望着你,观察你下一刻的举动将如何?
在创世纪里,亚当和夏娃违背神的话吃了禁果后,躲在树林里不敢出来。上帝问他们为什么害怕,他们在推卸责任的同时,也等待上帝如何处置,观察上帝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或许两人不是为了试探上帝而犯错,但在当时上帝如何对待两人的过错,决定了他们接下来和上帝之间的关系。上帝先各自问他们为什么吃禁果,亚当归罪给夏娃,夏娃归罪给蛇。于是上帝二话不说便先诅咒了蛇,纵使他明白两人都在推卸责任,但他却没有当面质疑,拷问二人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你说的是实话吗?你确定没跟我撒谎?”上帝也没有在大发雷霆下说出情绪性的话语——“告诉你不可吃你偏要吃,现在你死定了,活该!”当然更没有向他们施酷刑——“给我过来!打30大板,看你以后敢不敢!”
在犯错之后,上帝适当地处罚了夏娃和亚当,他增加夏娃生产的苦楚,还要亚当劳苦耕种才能从地上得着食物,让二者都知道自己要为犯下的过错承担一部分的后果。紧接着,上帝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为他们遮羞。更重要的是不让他们去吃生命树上的果子,否则两人带着罪恶就永远不得翻身了。上帝在适时管教之后即刻发出怜悯,即便知道他们犯下的是死罪,也没有大发脾气而口出粗言,或者在被激怒之下弃他们而去。
和上帝一样,大部分的父母不会因孩子的叛逆犯错而对他们弃之不顾,可是大部分的父母很难和上帝一样,在犯错的第一时间忍住脾气而不失态。无意的过错还好说,可蓄意的过错呢?尤其在你谆谆训诲之后,孩子偏偏变本加厉搞破坏,斗胆与你的话背道而驰,或因顽皮而刻意去激怒你,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回想起小时候当我几次做错事时,无论是淘气还是无意,父母多半是大发雷霆,严惩重罚。有一次,我因贪玩将一袋钱币撒了一地,最后还把钱币送给了邻居。母亲得知后拿杵棍在餐厅里追着我喊打,父亲则罚我跪在人来人往的店门口前3小时。长大以后,回忆自己犯下的这桩错误,只记得严罚的场景,当场蒙羞的错愕和恐惧。更糟糕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遇到类似的场景,父母总耳提面命地再次提醒那一次的教训,仿佛那过错萦绕在成长的每个驿站中挥之不去。这样的严惩让长大之后的我在父母面前总是诚惶诚恐,很多事情不敢在父母面前做,很多的心里话不敢和父母讲,更谈不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瞬时间的反应,只有恐惧和自卑。这样的心理反应,连带着影响我和朋友、上司、伴侣的相处关系,最后影响了我和下一代的关系,像连锁效应,我们对子女的爱,永远无法像上帝对我们的爱一样单纯和无条件,公义而无杂质。
2岁的孩子初来乍到这个世界上,你好像很熟悉她,她却一点都不了解你,身边的大人对于她来说都是陌生和未知,因此她正用各种属于她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大人。而在她了解大人的同时,也复制了大人的一举一动。小天使惹得我一股气,但弄明白了她捣乱的动机后,我依情况或者严肃告诫她, 或者施予小处罚,或者视而不顾,不让她产生捣乱的共鸣感。或者,我和她一起笑。遇到危险情况,我有时倍受惊吓,气急败坏地想对她重罚或嘶声大吼,但依然及时提醒自己,要如上帝的严慈,千万不要让脾气和情绪如失缰的野马,丢到孩子的身上,有去无回,成为她将来复制脾气的泥板。渐渐地,我发现她也很快转移注意力,被下一个新鲜目标吸引住,完全忘记她刚才蓄意的捣蛋,反倒我还处在不消退的怒气中。她的转移,顺道提醒我要对她及时宽容而不计过往;她的转移,也让我明白孩子正处在摸索和试探时期,对于大人本身,也是一段挖掘自我的手术期。孩子渐渐长大,我希望有一天当她不再刻意捣蛋激怒大人的时候,是因为她自己明白道理,不再重复,而不是被大人的怒气和失态惊吓到不敢再犯。当她到了可以自主做决定的时候,我希望她一旦犯错能勇于认错和改过,是因为她记起大人对她每次做错事之后的宽容,而不是对她过于溺爱而造成的纵容。
爱是宽容而不纵容,不计较但要适当管教。
- END -
© Copyright
馨香原创作品 | 分享即是祝福 | 转载后台联系
| 箴言 29 : 17 |
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
也必使你心里喜乐。
和我们一起分享阳光
文艺 | 思索 | 爱 | 真理 | 生命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若您有感动支持馨香社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打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香):宽容不纵容,不计较但管教
您好!请登录
已有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