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双一
从古至今,西方到东方,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明星。战场上的英雄,政治界的领袖,学术界的泰斗,竞技场的冠军,影视娱乐大碗…… 真如天上的繁星,数之不尽。
我们尊敬明星,因为他们大都克服了常人所无法逾越的艰难险阻,取得了一般人达不到的辉煌成就,成为人心目中的英雄。喜爱英雄乃人之常情。对平凡生活的厌倦与不甘,对卓越与成功的向往,使人渴望登上山巅。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超凡的天赋和意志,又或生不逢时,又或环境制约,不能成为人上之人,所以我们仰望明星,也为自己成不了明星寻找理由:明星哪像我们凡夫俗子,他们确实天赋秉异。不知不觉,明星被奉为神明,成了我们心中的偶像。
英雄被万众举过头顶,成为空中的神明,自古有之。古希腊人对上古英雄的崇拜产生了赫西俄德的《神谱》。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常常都是神与凡人结合生下的半神半人,如荷马史诗《伊利亚德》里中的英雄阿基里斯,就是色萨利国王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不必赘述古希腊的英雄谱,在华夏大地,上古有伏羲、神农、轩辕氏,先秦有太上老君(老子),后有妈祖,关公……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现代社会,文明大大进步,百姓的知识视野早已开阔更新,当然不会再给明星和英雄封神。但明星之于大众仍有神秘感,仍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明星效应仍是营销的一大法宝。大师,虽已不再被奉为空中神圣,但偶像化则一直没有停止。
在某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而成名成家的大师明星,常被视为人杰地灵。人们往往不自觉地把大师的伟大,扩展延伸到大师专长之外的领域,让他们在各个领域做代言和榜样。这也许不是大师主动而为,但在人们的哄抬之下,万众瞩目、掌握话语权的明星,在各处都显得虎虎生威。
(一)宇宙学大师霍金(Stephen Hawking)
百度称霍金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是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他是天才,一个传奇人物,21岁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但他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与罗杰·彭罗斯共同合作,提出了彭罗斯–霍金奇性定理,他还提出了关于黑洞辐射的理论预测——霍金辐射。霍金成为科学界的“网红”,主要归功于他1988年编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这本书荣登《星期日时报》畅销榜237周,是最畅销的科普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销售1000余万册。后来霍金还写了《果壳中的宇宙》和《大设计》等科普著作,并参演《生活大爆炸》等娱乐节目。由于他特殊的疾病和传奇的经历,他被写入中国的小学课本,好莱坞也以他为原型拍摄了传记影片《万有理论》,更使他成为无人不知的科学偶像和励志榜样。
于是,人们不自觉地把霍金视为神一样的存在。2016年4月霍金开通微博,两天内粉丝就增长到300多万。许多人误以为霍金得过诺贝尔奖——这么伟大的物理学家怎么会不得诺贝尔奖呢?但霍金真的没有。
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朋友圈的怀念文章爆炸式刷屏,一同讴歌霍金神一般的天资和超凡的成就。他的名言也被搜集起来,展示他的智慧、胸襟和远见。其中一句名言是:“如果宇宙不是你爱的人的家园,那也就不算什么宇宙。”(It would not be much of a universe if it wasn't home to the people you love.)这句话,有人给出一个更美妙的翻译:“你爱的人住在这里,宇宙才有了意义。”因这饱含诗意的翻译,霍金一跃从科学的偶像变为爱情的典范,竟有诗人作诗讴歌他与简·怀尔德(Jane Beryl Wilde)女士之间的爱情,而且竟然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描写他们爱情之真挚与忠贞。
霍金与简
霍金与简相爱与结婚确实有浪漫之处,但最终,他们的婚姻不仅败给了霍金心爱的物理以及不断上升的名气和巨大成功,也败给了婚外的诱惑。简坦言,霍金越来越忽视家庭,“那该死的物理成为了史蒂芬的偶像。”后来,他们二人各自发展出婚外情,简后来嫁给婚外情对象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而霍金也娶了自己所爱的看护伊莲·梅森(Elaine Mason)。再后来,媒体爆料霍金遭到第二任妻子伊莲的虐打,2006年,霍金与伊莲悄悄离婚。那个诗人对霍金爱情的讴歌,也许是出于对霍金私人生活的无知,但更是出于对他的崇拜与神化。
崇拜霍金的人们称霍金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还称他为“宇宙之王”。但作为黑洞的专家,这个“宇宙之王”曾参与过三次与黑洞观测结果有关的打赌,三次全输了。
在百度百科中,霍金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还有另外几个头衔:“数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物理学家同时精通数学,这当然常见。但是,霍金并没有任何哲学著作,“哲学家”的称谓从何而来?他只在《大设计》这本科普著作中,做过一个近乎狂妄的宣称:“哲学已死”。他认为哲学已经跟不上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发展,科学研究者将代替哲学家,接过人类探索知识的接力棒继续前进。且不说霍金“哲学已死”的论述本身也是一个“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的宣称,霍金做科研所使用的一切方法,比如假设,推理,归纳,实证等都离不开哲学的方法论,科学不死,哲学怎么会先死呢?
霍金的宇宙学研究试图回答“如何理解宇宙”和“如何理解自身存在的世界”的问题,至于“为什么宇宙存在,它有没有目的?”以及“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些关于意义的问题,都是哲学与神学领域的问题,而非科学领域里的问题。《大设计》一书中,有三分之一的部分不是科学论述,而是哲学论述。霍金一边宣称“哲学已死”,一边讲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已有不少哲学家对霍金的论点加以反驳,不仅指出他的自相矛盾之处,而且还具体分析了他业余的哲学论述中的众多纰漏。百度给他戴上“哲学家”的帽子,显然是出于对他的偶像化与神化。
(二)短跑名将“闪电”乌塞恩·博尔特(Usain Bolt)
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尤塞恩·博尔特身高1米96,有双大长腿,平均步距2.44米,跑100米只需41步,一般选手却需要到45步。这位短跑名将外号“闪电”,在2008年奥运动会上轰动世界,成为首位在单届奥运会三项短跑赛事中皆打破世界纪录的选手,同时也是自1984年卡尔·刘易斯以来,首位在单届奥运会勇夺三项短跑赛事冠军的选手。他是男子100米、200米以及400米接力赛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创造的9秒58的百米记录比视为人体极限的10秒大关短了将近半秒,比第2名9.71秒(美国纪录,史上第3好成绩)快了巨大的0.13秒。2009年,博尔特成为史上首位同时拥有100米及200米世界纪录与奥运冠军头衔的选手。2011年,他成为史上首位同时拥有100米,200米,以及4×100米接力世界纪录与奥运冠军头衔的选手。
细心的基督徒发现,这位伟大的的短跑健将,在比赛之前会祷告,并且获胜后会把双手指向天空。这是对上帝感谢、并把荣耀归于上帝的举动。博尔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离开了主耶稣,一切都不可能发生。”基督徒们于是挖掘博尔特的个人推特,发现他曾多次引用《圣经》经文和祷告词。因此,飞人博尔特的基督徒身份得到证实。立刻,有基督徒撰文,称这个星球上跑得最快的男人“是一名笃信圣经、以神为荣耀、敬拜耶稣的基督徒,时刻高举三位一体的神”,并且振聋发聩地提出疑问:“为什么媒体聚焦于这个男人无人能及的成就,或将视角投入他的家庭和教练,却没有一个人提及博尔特的信仰,提及他背后的那位神?”
一名基督徒,因为在体育跑道上夺得冠军,就骤然成为基督徒的模范,成为荣耀神的见证和榜样,这背后是怎样的逻辑呢?
了解博尔特的人知道,他最喜爱在夜店寻欢。2008年北京奥运获得200米冠军后,博尔特说他恨不能立刻回到牙买加的新金士顿(New Kingston)夜店狂欢庆祝,他视夜店为他第二个家。
2016年8月里约热内卢奥运期间,在奥运赛场上夺得9枚金牌的三连冠短跑之王为庆祝他30岁的生日,来到里约当地的夜店狂欢。媒体曝光飞人博尔特当晚多次与不同女子激吻,并且陷入“艳照门”风波,而艳照里的美女并非他的正牌女友。媒体说,飞人博尔特一向以风流成性著称。
2017年伦敦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闪电”博尔特被美国选手加特林(Justin Gatlin)和科尔曼(Christian Coleman)击败,仅获铜牌。但是赛后他一如既往到夜店寻欢,直玩到次日凌晨五点,而且又被媒体拍到他与多位女郎舌吻!而四天之后,他还有一场4×100米接力决赛呢!结果,在那场万众瞩目的接力决赛中,担任最后关键一棒的博尔特,起跑没几步就拉伤肌肉,倒在了赛道之上,葬送了全队。
这是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结局,一个最差、也许也是最合理的结局。至此,牙买加飞人退役,一个时代落幕。
博尔特夜店艳照曝光的时候,基督徒们恐怕在想,“还好媒体没有一个人提及博尔特的信仰和他背后的那位神!”
我们当拿什么来荣耀神,为神作见证?拿什么当作献给神的礼物?是成就与功名吗?还是用生命的品质?《圣经》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15:22)。
基督信仰不需要明星偶像做代言人。当一个人取得巨大的属世成就,碰巧又是个基督徒,这人就被高调冠以“虔诚基督徒”的帽子,被当做榜样举起来时,反对偶像崇拜的基督徒们,恰恰在不知不觉中犯了偶像崇拜的罪。
(三)神学巨人卡尔·巴特(Karl Barth)
卡尔·巴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神学家,他建立了以基督为中心的辩证神学体系,粉碎了以施莱马赫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的自由主义神学。《卡尔巴特神学研究》一书中介绍巴特“最深刻、最彻底、最清晰地重返基督教的本质。从20世纪至今,没有一个基督教神学家能在基督教的基本福音信息上与他相比。……(他)不仅是20世纪欧陆基督教神学的主宰者,而且也是英美神学中的主角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今天不理解巴特,就不会理解整个基督教神学的深义和基督教教会的根基,就不会理解20世纪基督教神学和教会为何会如此这般地发展,就不会理解基督教神学与教会未来发展的趋势。”若没有巴特的神学奠基,20世纪诸多顶尖的神学大师,如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蒂利希(又译田立克)(Paul Tillich)、潘霍华(又译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汉斯·昆 (Hans Kung)……(此处略去一长串名字)等人的神学就不可能独立发展。所以,巴特称得上是20世纪的基督教教父。有神学家评价巴特是与奥古斯丁、阿奎那、路德、加尔文并排的神学泰斗,有如神学界的珠穆朗玛峰。
巴特从1920年代,就开始着手写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学术著作:《教会教义学》(Church Dogmatics)。这一工程持续三十余年,写下一万两千多页,完成四卷十二册,第五卷没写完就与世长辞。这部书能媲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他还研究《圣经》中的《罗马书》,写出了动摇自由神学根基的《罗马书释义》(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指出上帝的绝对超越和绝对主权,重新界定人与上帝的分际。
巴特不仅以宏博的思想著称,也以坚定的反纳粹战士闻名。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试图利用基督教为他法西斯政治和军事野心服务。希特勒称其政治运动是神的旨意,要求基督教会承认其政党、国家和事业的神圣性,服从并为其献身。在强权和暴君面前,很多德国宗教领袖妥协屈服,为希特勒的纳粹思想背书。但是,巴特坚决不妥协,展现出非凡的道德勇气。他认为:只有上帝才是神圣的,其神圣之言只是通过受难的耶稣基督表达出来。对一切冒充神圣的企图,必须予以决不妥协的批判。1934年,巴特领导德国基督教各派领袖在鲁尔地区的巴门召开了著名的反纳粹会议,并承担起草了著名的《巴门宣言》(Barmen Declaration)。巴特甚至将宣言寄给了希特勒本人。随后,他因拒绝向希特勒宣誓,被迫辞去波恩大学教授的职务,回到瑞士老家。
巴特的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德国著名神学家潘霍华。后者参加反对纳粹主义的抵抗运动,并计划刺杀希特勒,在1943年3月被捕,最后在二战结束前被杀。
巴特的神学影响深远,然而,他的私人生活却存在巨大的争议。2017年7月普林斯顿神学院的学术季刊《今日神学》(Theology Today)发表了克里斯汀安娜•悌茨(Christiane Tietz)教授的论文《卡尔•巴特与夏洛特•冯•可兹包慕》(Karl Barth and Charlotte von Kirschbaum)。该论文根据巴特子女最新公布的巴特私人信件,对巴特长达35年的婚外情给予了新的分析和评价。
巴特与夏洛特
1913年,巴特与妻子奈丽(Nelly Hoffman)结婚,育有5个孩子。1924年,巴特遇见对神学有浓厚兴趣的护士夏洛特,不久他们就互生爱慕,并在1926年彼此表白。巴特请夏洛特做自己的秘书和神学研究助手。1927年,夏洛特陪同巴特一家人到哈茨山(Harz)度假,在一次散步中,巴特同时牵起妻子和夏洛特这两个女人的手,这样的三角关系给他的妻子造成了极大的困扰。1929年,巴特不顾妻子奈丽和孩子们的反对,也不顾母亲和朋友的规劝,一意孤行地让夏洛特搬进自己的家,与他们共同生活,使他妻子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这期间,巴特还把妻子孩子留在家中,单独与夏略特外出旅游,度学术休假。
1936年巴特携夏洛特于匈牙利学术会议
对于妻子,巴特并非没有内疚感,但他解释说,他爱妻子和孩子,也爱助手夏略特。他在一封信中说:“我过去不能,现在也不能否认我已婚和我爱。我已婚,是一个父亲和祖父,这是事实;我爱,这也是事实;这两个事实不能相容,这也是事实。这就是为什么在起初的犹豫之后,我们不能用与任一方(奈丽或夏略特)分开来解决问题。”
夏略特与巴特一家人一起住了33年,直到1962年夏略特因病住院。这是巴特妻子屈辱而痛苦的33年。这三十多年,正是巴特写《教会教义学》巨著的三十多年,夏略特为巴特的著作做出了很多贡献。在这部巨著中,巴特对“婚姻”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婚姻是夫妻双方完全的联合;是彼此百分之百的付出;是一男一女的、排斥第三方的;是一生一世,而不是暂时的。然而,在自己婚姻爱情的困境中,他没有能力约束自己的感情,顺服真理,他卓越的神学洞见反过来成为对他自己的审判。
不同于人本主义的自由神学,巴特神学最重要的特点是,他非常强调基督真理不建立在人的主观经验上,而是客观的。然而巴特在婚姻问题上却陷入主观主义,因为他“感觉”他的爱必定是从神而来,“不可能是魔鬼的作为”。他给夏略特的信中说,“这里面必定有意义和理由,……,我爱你,不可能停止。”以他为首的辩证神学,有很多看似矛盾但又统一的真理,比如耶稣是神又是人,上帝既是审判者又是拯救者等。他使用这个特点,来解释他与夏略特在婚外恋情中,神“圣洁的要求”与他们相爱之“自然与正确”之间的矛盾。他明白神要求婚姻忠诚和圣洁,但又在主观经验上觉得自己没有错。
巴特与夏洛特
在谷歌上搜索巴特妻子奈丽的图片,竟然很稀缺,而巴特与夏略特在一起的图片却随处可见。
巴特一生都没能从这个不正常的恋爱关系里悔改。1968年他因病去世,去世前竟嘱咐妻子将来要让夏略特和他葬在一起。1975年夏略特去世,奈丽尊重了丈夫的遗愿,把夏略特葬在巴特旁边。1976年,奈丽去世,也与巴特葬在一起。巴特的墓地,成为他生命软弱的见证,永远的污点。这并不是说他的神学观点是错误的,而是说,他对基督教神学的贡献再大,对真理的洞见再深刻,也遮盖不了他生命的软弱。
巴特的故事再一次见证,人的成就与他的生命品质之间不一定统一,任何形式的高举都是危险的。“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这是圣经的伟大宣称,不论何等伟岸的巨人。
(四)世纪布道家葛培理(Billy Gram)
葛培理(又译葛理翰)牧师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基督教福音派布道家。他的布道事工长达60多年,所宣讲的基督救恩的福音信息触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第三世界的小村庄到世界最高的权利中心白宫。早在2008年,全球已有多达22亿的人通过广播电视听到过葛培理的布道,有超过320万人在他的布道大会上接受基督耶稣为生命的救主,这些数字比基督教历史上任何人亲身传授福音的数字都要大。从1955年开始,葛培理有55次登上盖洛普名人榜,在20世纪名人榜中排名第七。
葛培理还是多位美国总统的朋友和顾问——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2013年11月,现任总统特朗普出席葛培理95岁生日聚会,也成为葛培理的朋友。葛理翰在2018年2月去世时,特朗普总统说:“伟大的葛理翰去世了,世界上没有人像他!所有基督徒和所有宗教人士都会怀念他——一位特殊的人。”
“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诱惑,对于耀眼的明星来说更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明星,包括基督徒明星领袖在内,常常爆出丑闻的原因。然而,葛培理牧师和他的宣教团队,获得巨大的名声与成功时虽曾面对金钱、性、权利等的诱惑,但在60多年里没有传出任何丑闻。葛理翰牧师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1948年11月,葛培理与他的同工在加州摩德司托市(Modesto)共同商议,为保持他们圣工的纯洁,高举圣经原则的最高道德标准,拟定了一个不成文的宣言,即摩德司托宣言(Modesto Manifesto)。他们确立了以下的原则:1、全力杜绝财务不规、避免任何起疑行为;2、避免性诱惑,绝不单独与异性同车同餐;3、配合当地教牧同工的参与,维护合一;4、对成果报道坚持诚实,绝不夸大。葛培理牧师一生全力与上帝保持亲近,坚持灵修生活。这使他能保持谦卑,坚固品格,扩展异象,集中注意力。他坚持仰望上帝,不因自己的名声和成就迷失方向。
然而,他的事奉与生活并非没有遗憾。在所有遗憾中,最大的恐怕是其家庭对葛培理圣工所做出的被动的牺牲。
葛培理牧师自从进入婚姻,就告诉妻子路德,布道永远是他生命的最优先。恰恰就在新婚蜜月之后,路德患重感冒被送进医院,然而葛培理牧师选择应约去外地布道,而不陪在新婚妻子的病床边。从此,他们开始了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一年之中,至少6个月以上葛培理都不在家。第一个女儿吉吉(Gigi)出生时,葛培理不在路德身边;当路德带着第二个女儿安(Ann)去看葛培理的布道会,想给他惊喜时,葛培理却一脸空白,没认出自己的女儿;葛培理的大儿子富兰克林(Franklin)5岁时,常常早晨醒来爬上妈妈的床,一天早晨,他又这样做,发现了床上的爸爸时,问妈妈:“这个男人是谁?”
葛培理与妻子路德
1973年,葛培理的妻子路德54岁时,在一次事故中从15英尺的高处摔下,踝骨粉碎,肋骨骨折,脊椎受伤,被送进危重病房,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昏迷不醒。祸不单行,路德的母亲——葛培理的岳母又忽然中风。此时,葛培理正在外地布道。葛培理家人的牧师致电葛培理,苦劝他回来。但他只回来参加了岳母的葬礼,就立刻回到自己布道会,不顾妻子行动不便、丧失记忆、需要照顾,也不顾孩子们的乞求。小女儿露丝(Ruth)回忆说:“我必须承认我至今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还要离开我们。”大女儿吉吉因此对父亲和上帝异常愤怒,她说:“我记得我一边开车一边砸方向盘,向神尖叫‘为什么?’”
葛培理牧师的小女儿说:“他(葛培理)有两个家,一个是他的布道团,另一个才是我们;让我难过的是,我们对于他只是一本书的注脚;但我们是真实的、有呼吸的活人,而不是注脚。”
路德倾尽全力独自养育5个孩子,处理各种情况。有一天她收到一封女士的来信,里面写道:“做一位著名布道家的妻子,一定是件十分荣耀的事,而我只能和我丈夫绑在一起。”路德跟朋友一提起此事眼睛就湿了,“至少她还有个丈夫”,她说。
葛培理妻子路德与五个孩子
由于父亲的缺席,葛培理的孩子们经历了巨大的困难。五个孩子中,三个孩子经历婚姻失败,其中大女儿吉吉离婚两次,小女儿露丝离婚三次。两个儿子青少年时都吸毒、酗酒、公开叛逆。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布道家的孩子,他们曾挣扎不已。吉吉和露丝都说:我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因为父亲不在,而小女孩需要一个父亲。尽管,因上帝的恩典与奇妙的保守,这五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都理解原谅了父亲,并且都投身于基督教圣工,但他们都表示,虽然父亲爱他们,但他们希望小时候父亲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
葛培理的成功,以家庭的牺牲作为代价,这是巨大的遗憾。葛培理曾说,他犯过许多错误,有些错误再也没有机会改正,其中一个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与他们在一起,而那些岁月再也无法追回。”他还对年轻人说:“不要学我,不要总离家在外。”
和前文所讲的三个明星不同,葛培理诚实无伪,具有巨大的道德光辉,是一位值得人尊敬的伟人。然而,没有人是完美的,葛培理牧师也不是。正如葛培理牧师的小女儿露丝所说:“上帝不会爱葛培理一家人过于爱你。”布道家也是人,和我们面临一样的挑战,有和我们一样的软弱。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成功之处借鉴经验,也可以从他的软弱之中吸取教训。
如果葛培理牧师没有这些遗憾,他是不是就完美了?是不是就可以把他当做偶像了?我要着重强调的是,就算我们看不到明星有任何缺点,也不能把他理想化,当作偶像高举。对任何人,尤其是耀眼的明星,夸大的溢美之词与盲目的认同跟随,都缺乏智慧。我并不是希望我们对人的好榜样和好见证无动于衷、冷漠无感,而是希望我们有一颗温柔冷静的心,去除明显的和潜藏不自知的偶像崇拜情节,合乎中道地看待他们的见证。我们肯定明星的努力与成就,但要把本属于上帝的荣耀归于上帝,把崇拜之心单单朝向他。
天空中,璀璨的明星数不胜数,但是太阳出来,群星就黯淡。我们真正值得高举与跟随的对象只有一位,那就是耶稣基督,上帝自己。除他以外,再无别神。
【注:本文成文参考了《维基百科》、《百度》、《豆瓣》、《今日基督》(Christianity Today)、《卡尔巴特神学研究》、后巴特人网(https://postbarthian.com)、《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以及网络新闻报道等。】
- END -
© Copyright
馨香原创作品 | 分享即是祝福 | 转载后台联系
| 马太福音 5: 6 |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和我们一起分享阳光
文艺 | 思索 | 爱 | 真理 | 生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苹果手机用户,若您有感动赞赏本文,请扫描以上二维码,
并请加注文章名和作者名,便于我们统计。谢谢!
(安卓手机用户请按下面赞赏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香):明星的神化与祛魅
您好!请登录
已有0评论